“南望今声”外语论坛系列讲座报道(十八)

作者:时间:2020-11-16点击数:

2020年11月12日15时,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望今声”系列讲座(十八)在北一楼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王勇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语言学研究的几种途径-兼谈语言学项目申报”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伶俐教授主持,院长张峻峰教授、部分外院老师和研究生同学到场聆听学习并参与交流。

讲座伊始,王勇教授分享了“英语博士生导师送小孩儿去英语补习机构”的真人真事,引发在座师生的讨论与思考:语言是什么?语言的意义何在?语言是否决定了一个人的世界观和教学方法论?王教授由此谈到语言学理论研究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指导意义——理论研究向上服务于整体理论建设,向下服务于语言应用。他建议外语教师与学者应提高理论自信,因为该群体本身更具比较视野、包容心态,且思维不受局限。

接着,王勇教授介绍了语言学研究的不同领域,结合自身的科研项目“存在句的类型学研究”等,详细分析了如何学习并借用西方理论,来解决汉语相关问题,并以此进一步发展汉语语言学理论,从而反哺世界语言学。此外,王勇教授还特地总结了2018-2020三年来语言学类国家社科项目的五大特点:1.语言为本;2.问题导向,关注当下;3.学科交叉; 4.大数据和新技术;5.融合创新;以及两大热门领域:中国话语与文化和中国境内的语言资源。为我校外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研究方向与思路,有利于未来的项目申报。

最后,王勇教授表示,任何研究、项目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学会读书读文献,将厚书读薄,薄书读厚。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唯有不断地阅读反思,总结实践,方能研究出“真问题”。王教授还强调研究本身比项目更重要,他建议大家要耐住寂寞潜心钻研,有时会有意外的收获,恰似清风徐来,我自盛开。

分享结束后,我院师生就语言学习问题虚心向黄教授请教。我院青年教师李培老师深感将汉语专著外译之难,由衷佩服王勇教授将《汉语语法学》译成英文版本,为中国文化、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做出贡献。她向王勇教授请教“进行汉语专著外译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王教授表示,除了前期的自身学术积累,原著的选择很重要,需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另外,充分发挥中外合作的作用会事半功倍;最后,一篇好的样章对于译著的出版必不可少。刘雪莲老师请教王勇教授普通教师如何找到语言学研究的创新点等问题,王教授一一耐心详解,并针对英语语言学中的研究课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示例。

讲座最后,张峻峰教授和张伶俐教授与在座师生分享了自己聆听讲座的心得。张伶俐教授由衷地钦佩王勇教授的学术敏感度,认为其根源来自王勇教授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与付出。张峻峰院长也表示,没有人能轻易成功,申报项目如此,人生亦如此。台上信手拈来的讲座,是台下数十年努力之果。最后,他再次带领全部师生向王勇教授表示衷心地感谢。

  至此,本次“南望今声”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结束的是讲座,而留下的,是一颗颗永追学术之心。

                                         通讯员:郑春梅、刘敏

                                         图片:吴锦文、陈丽敏、杨子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  电话:027-67883262

Copyright © 2016-202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