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今声”外语论坛系列讲座(二十三)报道

作者:时间:2021-03-25点击数:

“南望今声”外语论坛系列讲座(二十三)报道


(通讯员 王莹)20213221430分,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望今声”系列讲座(二十三)在北一楼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原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司长杨长聚应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在国际大舞台上施展才华”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张伶俐副院长主持,教育部出国留学与培训中心副主任敖练、国际合作处和外国语学院教师、本硕学生共80余人学习并参与交流。



内容分为三部分: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国际化教育成就多彩人生、从未来事业发展看出国留学。

首先,杨司长给我们介绍了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势,世界将从地球村发展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走向世界。随着全球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人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机器翻译会取代人工翻译吗?学语言还有必要吗?杨司长对此表示,语言虽然是交流的工具,但机器翻译是冰冷的、没有感情的,只有人类用语言进行的交流才是有温度的、能够入心的,语言学习者应该准确地传达中国理念,讲好中国故事。

回望我国百年留学史,一代代中国留学生一直站在时代最前沿,将个人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国际大舞台上施展才华绽放光芒。为了培养出优秀人才,国家鼓励国际化教育。百分之八十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最高奖项)获奖者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在文学研究领域,季羡林和许渊冲两位翻译大家也曾出国留学,接受国际化教育。据此,杨司长认为国际化教育可以成就无限的可能性,给人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接受国际化教育应该扎根中国,融通中外。所谓融通中外,就是吸收、借鉴、学习其他国家优秀的地方,但是吸收、借鉴、学习不等于照搬照抄,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有所取舍、有所调整。

接下来,杨司长提出,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思维看待变化的世界,我们不能用昨天的知识应对明天的工作,出国留学虽然难,但好,也值!出国留学可以培养我们的国际化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沟通能力和思维方式。针对同学们的提问,杨司长也同样表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广泛的知识面是最重要的。其中,沟通能力是指用好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知识面包括逻辑和常识,各领域的知识都应该有所涉猎。他认为虽然现在的国际形势对于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有一定的影响,但留学大势不会变,所以他鼓励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出国留学。

讲座临近尾声,张伶俐副院长与在座师生分享了自己聆听讲座的心得。在她看来,杨司长的讲座把握时代脉搏,高屋建瓴、主题突出、分析透彻,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她借用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提出的“全球胜任力”表达对在场大学生的两点希冀:一、培养国际视野,不能仅限于学科知识的学习;二、志存高远,要有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广阔的格局。如果你瞄准月亮,即使迷失也是落在星辰之间。

最后,张副院长带领在场的全体师生向杨长聚司长表示衷心地感谢,本次南望今声讲座圆满落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  电话:027-67883262

Copyright © 2016-202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