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今声”外语论坛系列讲座(二十五)报道
(通讯员 郑春梅)2021年6月29日下午三点,地大外院“南望今声”外语论坛系列讲座第二十五期如期举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教师唐慧君博士应邀作题为 “English Pronominal Anaphora Processing for Native and Chinese English Speakers in Reading— Evidence from Eye-tracking” 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采取了线下线上实时共享模式,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团队16名教师齐聚北一楼111多功能报告厅与“腾讯会议”平台上95名学生共同聆听学习并讨论交流。

图一(线下:报告现场)

图二(讲座题目)

图三(线上:腾讯会议)
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伶俐教授主持。讲座伊始,张教授向大家介绍唐慧君博士的研究方向和学术履历,并对其讲座内容进行简单导入。随后,唐博士从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假设、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研究结论等六个方面向大家进行详细陈述。
唐慧君博士的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来考察隐喻母语者和高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这两个群体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对于代词回指语的加工。讲座中,唐博士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研究设计、眼动数据分析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带领大家了解了语言学量化研究的相关知识以及与该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也激发了许多参与交流的老师和学生的研究兴趣。
分享结束后,参与讲座的老师和学生纷纷在线下和线上与唐慧君博士讨论交流,提出了如“如何处理阅读习惯明显异于普通实验被试的数据?”、“如何选取实验语言材料?”等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对于线下和线上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唐博士一一进行解答,补充了如“删除大约800 ms和小于80 ms的单个注视时间及其理论依据”、“实验材料如何进行编写及前测”、“被试人群如何选择”等讲座中没有详细提及的信息。
讨论结束,张伶俐教授对此次讲座作结语,说到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场学术信息分享会,也是一场语言与认知探索之旅,她用informative and eye-opening来描述此次的讲座分享,并对此研究成果在重要学术期刊的发表寄予期望与祝福。张教授还表示,唐慧君老师的研究为学院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并鼓励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老师积探讨交流,共同为建设学术创新有活力的地大外国语学院而努力。

图四.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团队部分教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