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晏茂林 陶惟)2022年11月24日下午2时30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南望今声”外语论坛系列讲座第四十五期通过腾讯会议平台线上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华文应我院邀请,做了主题为“翻译研究中的学科交叉范式探析”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伶俐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计150余人参加。
刘华文教授研究兴趣广泛,涵盖了译释学、语际历史书写、翻译诗学、认知与翻译、双语词典学等多个领域。在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成就斐然,曾任《新时代英汉大词典》(2004)编委、《译文版牛津英汉双解词典》(2021)主审等。出版过多部专著,如《汉诗英译的主题审美论》、《汉英翻译与跨语认知》、《翻译的多维研究》、《翻译诗学》等,其造诣颇深,影响深远。
在本次讲座中,刘华文教授围绕翻译研究范式的学科交叉性特征的主题,分别从诠释学、诗学、叙事学和语言学多个研究领域以具体例示,深刻阐释了翻译研究的学科交叉性特征。
刘教授首先从翻译学具有学科依赖性的研究属性出发,说明翻译学科需要与其他学科结合交叉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分析介绍了多学科、互学科、跨学科、超学科、后学科的学科交叉范式的类型特点与区别;其次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运用大量翻译实例,向大家解释诠释学、诗学、叙事学和语言学等不同学科在翻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诠释学与翻译学结合建构形成译释学,从两者的结合中引发翻译研究的哲学入思方式的思考,以诠释学中的“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必谓”去解释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行为,结合实际翻译行为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诠释的具体应用情境,在翻译诗学方面主张诗学应该放弃全能式的学理角色,重拾自身的纯粹性,将研究的焦点单一地聚焦于诗歌之上。
刘教授最后提出了启发性结论。翻译研究的学理性主要体现在理论性上,针对已经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文本的翻译,可以与语言学、叙事学、诗学和哲学四个学科的理论进行交叉融合,既可以做到“贴地而行”的实践指向研究,也可以做到“凌空而飞”的形上指向的探索。此次讲座不仅拓展了同学们翻译学研究的视野,也给同学们带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在提问环节中,老师与同学们积极参与,虚心请教发问,其内容围绕翻译学科展开,如“如何成长为更加合格的译者”,“翻译与其他理工类专业理论知识的结合”等等。刘教授一一耐心作答,并中肯地提出个人建议,热心分享个人心得与观点想法。最后张伶俐副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发言。刘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信息量大,系统构建了翻译学与哲学、叙事学、诗学和语言学等相结合的理论,生动地展示了翻译的跨学科研究的多个详实案例,开拓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讲座对于打破学科壁垒,推进新文科建设以及如何提升国际文化传播力都具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本次讲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