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工作公告

作者:时间:2020-05-18点击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

2020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工作公告

 

根据教育部《202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2019〕6 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4号)和学校有关规定精神,学院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和招生工作实际情况,制订硕士研究生调剂工作公告如下。

一、调剂基本要求

(一)基本条件:调剂须符合教育部规定的调剂条件。调剂生须同时达到一志愿报考专业国家分数线和我院调剂专业复试分数线,且统考科目相同或相近;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不得调剂到“学术型专业”。

(二)校内或校外调剂均必须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申请、传递数据、办理手续。

(三)我院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翻译专业仅接收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含调剂时申请转为定向就业)的考生申请调剂。

(四)调剂考生(非全日制调剂考生除外)须符合我院制定的其他调剂要求,详见附件。


二、调剂程序

(一)国家调剂系统开放时间为5月20日,具体视研招网开通时间而定。研招网调剂系统开通后,申请调剂的考生请及时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yz.chsi.com.cn)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填报志愿并完整完成整个调剂流程。

(二)5月19日18:00前,考生需将“外国语学院调剂考生个人简历”(仅限上传1个PDF简历;简历签名需手写,或在签名处插入手写电子签名)发送至cugwy2020@163.com;5月20日12:00前,调剂考生登录国家调剂系统进行网报。必须全部完成上述两个报名环节才视为报名成功,我院组织专人对考生报名信息进行初审。我校调剂志愿锁定时间为36小时,锁定时间到达后,考生可继续填报其他志愿。

(三)5月21日10:00前,我院通过国家调剂系统向初审合格的考生发送复试通知,考生必须在12:00前确认接受复试,不及时回复的视为自动放弃,取消复试资格。并请按要求做好网络复试准备。

(四)5月22日至23日,考生在此期间参加我院网络复试。具体复试安排请关注我院通知。

(五)复试通过后考生需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接收待录取通知,最终调剂录取结果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yz.chsi.com.cn/)为准,同时请关注学院网站相关通知。

三、调剂复试组织

(一) 调剂复试方式。采用考生网络远程复试,专家组现场集中考核的方式。采用统一的软件平台,具有对参加复试的考生进行双机位、人脸识别和人证识别的功能,严防“替考”等违纪违规行为。

(二) 调剂复试报到及资格审查。考生根据各单位通知的复试报到时间,通过手机登录网络远程复试平台(cug.hubeiyanjiusheng.com)或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见文末),输入身份证号、姓名并通过系统身份核验后,阅读并签署承诺书。考生须打印或手写《网络远程复试考生诚信承诺书》,签名后与身份证一起拍照上传,按系统提示完成材料提交等流程,缴纳报名费用。

复试资格审查工作小组将在复试前,审核考生提供的电子版材料,并对考生本人及复试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三) 复试小组统一在标准化考场内开展网络面试工作,复试过程全程录音录像。考生应选择网络条件稳定、安静、独立的环境,以保障复试效果。

(四) 根据教育部招生管理规定,学校认为如有必要,可对相关考生再次复试。

四、考生网络复试准备

(一)网上报到(考务系统)需上传的材料

1.个人简历考生须填写我院个人简历模板并上传,所有内容合并至一个PDF文件(仅限上传1个PDF文件),签名需手写(或在签名处插入手写电子签名)

2.支撑材料:本科阶段成绩单(可不盖章)、证书、公开发表的论文(封面、目录、正文、封底)、专著、译著或教材(封面、封底、版权页,或工作量证明材料)、科研(教研)项目立项审批表、专家推荐信等证明材料,按个人简历中既往成绩信息表顺序,合并至另一个PDF文件,作为院系补充材料上传至系统,文件大小不超过1G。

(二)网络复试前准备

1.网络复试条件准备。考生提前完成个人网络复试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建设,包括基本联网环境和手机接入设备。

2.做好设备调试。考生应提前完成设备调试,一般需提前一个小时;通过系统身份核验,进入候考区域。

3.签订承诺书。考生开始复试前需签订诚信应考及面试问答题目保密承诺书,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和保密要求,不发布与考试尤其是面试问答题目相关的内容。对在复试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一经查实,即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严肃处理,取消录取资格,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

4.了解面试考核程序。复试面试包含随机抽取问答环节,考生应知悉并按照规定流程完成面试考核任务。

(三)线上报到及资格审核

请考生于5月21日15:00前,登陆网络面试系统,按照审核材料清单,在线提供电子版材料,进行复试资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考生需提供学信网学历认证证明,并进行核验,不合规定的考生不允许复试。

五、调剂复试内容及考核标准

(一)调剂复试考核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创新思维能力、学术视野、治学态度、培养潜力、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针对考生报到时上传的材料进行全面考查,包括大学学习成绩单、科研成果、专家推荐信等,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等情况的考核。

面试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考生自我介绍。2分钟以内,视报考专业以英语或俄语进行,可能有后续提问。

2.汉语句子听译。随机抽取两个汉语句子,考生不能做笔记,口头译为外语。

3.专业知识问答。英文(或俄语)回答最少两个专业知识相关问题。

(二)调剂复试考核标准。详见附件评分细则。

(三)调剂面试考核程序。考生根据复试时间要求提前1小时登陆系统侯考,完成身份认证后并获得随机分配的面试顺序号,进入候考区域,进入正式考核阶段。

(四)复试考核分值。复试考核满分为100分。

各部分分值分布及占比情况如下:既往成绩10%、句子听译40%、专业知识50%。

(五)复试考核时长10-15分钟左右,根据调剂考生作答情况确定。

(六)未尽要求参照一志愿复试规定执行。

六、录取规则

(一)成绩计算

总成绩计算公式:考生初试总分÷初试总分满分×100×40%+复试成绩(百分制)×60%=总成绩。

(二)录取规则

根据考生所在专业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确定拟录取名单。未参加复试或复试未通过(未达到复试总成绩60%)者不得录取。

(三)录取类别

非定向:非定向硕士研究生人事档案须在规定时间内转至学校。毕业时,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定向:定向硕士研究生(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培养合同。毕业时,按定向合同就业。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被录取为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中无定向单位(定向到地区)的定向考生,可转人事档案。

(四)学习方式

全日制: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须全脱产在校学习。

非全日制:在基本修业年限内,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标准的毕业生,将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毕业证上注明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

(五)学费及奖助学金

学费请查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0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相关标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执行,新生的学业奖学金评定在复试中进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不享受相关奖助政策。

(六)复试交费

通过网络面试系统在线缴纳复试费100元/人。

(七)拟录取手续办理

录取为非定向的往届生档案须于6月10日前转至学校(档案邮寄到录取学院),应届生可于毕业后转档案;单考生、委培生、在职少骨生等定向生无须转档。若因逾期未办理拟录取手续而造成无法录取的后果,由考生自己承担。所有拟录取名单须报教育部审核通过,方为正式录取名单。

七、其他

(一)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请在信封外注明“研招”字样,并通过邮政EMS邮寄,请勿选择其他快递公司邮寄)

邮政编码: 430074

联系人:戴老师

电话: 027-67883199

Email: daiwei@cug.edu.cn

调剂考生材料接收专用邮箱:cugwy2020@163.com

(二)申诉渠道

研究生院 027-67885153;校监察处 027-67884345。

举报邮箱:yzb@cug.edu.cn

公示网址为 http://wyxy.cug.edu.cn/  

公示结束无异议后,学院将按照下达招生计划情况向研究生院报送拟录取名单。

八、如有以下情况之一的考生,不予录取或取消录取资格

(一)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不合格。

(二)未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合格(复试成绩为复试各方面考核成绩之和,复试成绩低于60分为不合格)。

(三)加试科目成绩不合格。

(四)未经拟录取名单公示。

(五)录取为定向就业考生未按时提交定向就业协议。

(六)未按时提交毕业证书等需提供的材料。

(七)提供虚假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外国语学院

2020年5月18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  

电话:027-67883262 邮箱:wycug@cug.edu.cn

Copyright © 2016-202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