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姜诗怡 李慷)
2024年10月29日上午10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望今声”外语论坛系列讲座第69期在北一楼339会议室举行。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陈靓教授应邀来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开展了主题为“区域国别视域下外语学科的科研规划和学科拓展”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李慷副教授主持,参会人员有相关专业老师以及研究生共40余人。
陈教授首先从人文学科需要什么样的大格局和大智慧这一问题开始,他指出虽然目前人文学科,特别是外语专业面临着招生困难和人工智能的冲击,但区域国别研究的外语+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学科交叉模式为外语研究提供了大视野。
陈教授接着以他在《山东外语教学》2024年第5期上发表的论文《后结构主义视域下区域国别学的知识生产逻辑及学科主体性》为例,探讨了后结构主义理论框架下区域国别学的学科主体性和知识生产逻辑的特征。陈教授指出后结构主义挑战了结构主义中的二元对立,提倡异质多元论,反对一元中心论。后结构主义与区域国别学的关联在于:后结构主义强调文本意义生成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而区域国别学通过“学科间性”实现传统学科边界的交融,推动了知识生产的开放性;后结构主义强调视角的多样性和主体意识,而区域国别学要求学者具备宏观学术视野,形成宽阔的研究视域;后结构主义将阅读视为社会实践,强调文本的不稳定性,而区域国别学强调学科的应用性价值,促进多学科在应用性研究领域的融合;后结构主义批判逻各斯中心主义,颠覆二元对立和等级制度,而区域国别学倡导学科多主体性,构建去中心化的学科批判和多学科均衡发展。因此,区域国别学的出现不仅是学科知识生成体系的结构性调整,也是学科思维和研究风格的重大转换。面对知识挑战和思维挑战,我们更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处理知识,同时拓宽思维边界,加强学科间的思维融合。
此外,陈教授还探讨了外语学科在区域国别学建设中的五大作用,分别是:基础人才、语言素养、文化素养、跨文化实践能力以及学科自主知识构建的理论优势。陈教授还介绍了区域性研究涉及的五个范畴:政治范畴,如整体类型和政治意识以及组织层面,即机构的组织形式;经济范畴,包括贸易模式,跨国经济实体和机构;地缘范畴,包括地理、环境、能源等基础信息;安全范畴,包括外交战略,军事、网络安全、太空安全等方面;社会范畴,包括种族、语言、宗教、历史、教育、哲学和共同的传承意识。
陈教授还以自己指导研究生的科研经历为例,指出阅读文献的时候要做思维导图,要关注论文结构;要用理论去挖掘文本的多元性、不是简单地用文本去验证理论的正确性。陈教授用相关论文和科研项目为例,说明如何在语言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翻译等视阈下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为老师和同学们如何开展区域国别学科研究带来了启发与思考。
本次讲座主要结合当前区域国别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对外语学科在其中的定位、功能和研究路径进行探讨,并提出要从外语学科的学科研究视域出发,从文化、民族性、知识生产等路径切入研究对象,丰富对对象国的研究成果。同时可以结合外语学科的理论优势,有效构建区域国别学的学科主体性和知识体系。
在交流提问环节,参会老师和学生积极探讨发言,踊跃提问。陈教授一一耐心作答,并中肯提出科学性建议,最后由李慷老师作了总结性发言。大家都从中获益匪浅,收获良多。本次讲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