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疫情,暖情综英
春蚕勤织曳烛里,桃李绘梦与师眠。
难测疫情隔山海,一泪惊醒梦中人。
平凡而伟大的他们
2020年3月18日,国内疫情局势已有较大扭转,湖北首次实现新增确诊零增长!这样的好消息,让我们想起在危难时,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白衣天使、人民警察、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他们心系国家,不言放弃,坚守在抗“疫”前线,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让中国在这次抗“疫”战中打了漂亮的一仗。
不由得想起疫情严重时,除了抗“疫”一线的战士们坚守在各自岗位上,我们的老师,他们也克服艰难,站上网课讲堂,通过身体力行的教学,激励外院学子坚定信心、乐观面对困难,同时不忘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增长本领和技能。教授18级综英课的邸明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我会和大家一直在一起”
2020年2月11日,一个微风的早晨。
疫情局势还很严重,但“延期开学,不延期开课”,同学们的学习场所从教室转向网络。
仍然记得开设的第一门网课是综合英语,邸明老师和大家亲切地寒暄着,在课程引入部分,大家不可避免的谈到了武汉疫情的形势,老师却突然哽咽,轻声抽泣起来。
一位同学回忆到:“第一周的综英课,在对新式的学习模式感到新鲜的时候,听到老师的哽咽,甚至还看到了老师不小心打开摄像头的憔悴的样子,一瞬间大家都非常安静。老师说她就在武汉,我突然想到我们的老师,大都住在武汉,正处于危险的境地。曾经在讲台边上安静笑着听我们做Presentation的老师,她那么温暖、有爱心,在我们国家历此劫难时、特别是看到自己身边的人身处风暴时,一定会很难受。一时间我也哽咽,老师在我心里更高大,但又更加亲切了,像是我的朋友。”
同学们心里都十分难受,却只能在互联网的另一头安慰老师。在老师的沉默与叹息里,大家都能感受到她身处疫情中心,心系武汉危机的急切心情。在一番情绪调整之后,老师恢复了上课状态,坚定地告诉同学们:在这特殊时期,我们务必会坚守教育,保证每位同学的课堂时间,老师会和大家一直在一起。
同学们用云拥抱安慰老师
始于教学课本,拓展国际视野
综英课的课前惯例,是由一位同学给大家分享一则外刊新闻,然后邸明老师适时做出评价和讲解。“老师很关注国内外新闻,让我们感觉是一个很有温度的人。”,一位同学课后说道。那节课上,邸明老师扮演分享者,给我们介绍Coronavirus rumors trigger irrational behaviors among Chinese netizens这篇新闻,并为我们整理并展现了关于疫情的英语表达,体现了外语人在疫情面前敏锐的学科关注。
新闻部分截图
老师课下分享有关疫情表达的链接供大家参考学习
怀着希望与信心走下去
接着,老师在开展专四考试的语法辅导前,强调了我们一定要坚持必胜的信念,引入说课本上的一篇演讲稿很是应景,在学习的时候应该会给我们更多力量,让我们怀着希望与信心走下去。于是首先讲解了第一单元的课文——Winston Churchill的演讲稿“NEVER GIVE IN, NEVER, NEVER, NEVER”。这篇课文讲述了二战时丘吉尔首相是如何鼓励哈罗公学的学子们在风雨飘摇之际仍要坚定对国家的信念。其中传达的深意对于身处疫情的我们,不言而喻。
当时疫情严重,同学们学习具有这样的精神的课文,都觉得十分振奋、备受鼓舞。大家发自内心地感慨道:“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大家按期到校学习。虽然身在家中,我们都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武汉以及全国的疫情状况。综英课堂讲述的第一篇课文告诉我们,永远都不要放弃,老师在讲课途中也很有感触,几次声音哽咽。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定可以挺过这个难关。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早日相会!”
课本中演讲稿部分截图
外院师生课堂精神的最好写照
尽管疫情肆虐,但是老师依旧克服教学不便的困难,为我们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与详尽的课程资料;同学们也不减学习热情,课上积极与老师互动,课下认真备考专四并主动向老师请教有疑问的知识点和题目。
综英第一课,邸明老师带给我们的,无论是始于教学课本拓展国际视野,还是着眼于家国心系晴川,都令学子们深受感动与鼓舞。
正是这种坚定而乐观的教学精神深深影响了每位学子。
同学们感动着:
“武汉一定会好起来,我们不会被打倒!灾难面前,我们都是弱小的,但是老师在用行动告诉我们,要以最好的姿态和乐观的心去面对它。”
同学们也希望着:
“随着举国上下齐心努力共抗疫情的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疫情也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治愈人数大大增加,多个省市清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便能重新返校”;
同学们更憧憬着:
“这段时间,冲破病毒阴霾的每一个好消息,都如同明媚的阳光,振奋人心。正如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Never Give In’,疫情防御是一场硬仗,但只要永不放弃,毫不懈怠,我们就会拨开云雾见骄阳”。
的确如课文所写,“NEVER GIVE IN, NEVER, NEVER, NEVER”,这就是外国语学院师生们课堂精神的最好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