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更上心,抗“疫”又育人——疫情中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指导

作者:时间:2020-03-18点击数:

(通讯员 金虹)疫情的发生不仅给研究生正常教育教学带来挑战,也使2020届毕业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毕业季面临着毕业与就业的严峻考验。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导师们除了克服困难、群策群力保证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之外,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动态,与学生密切沟通,“云端”助力毕业研究生论文撰写。他们深入了解学生写作困难,给学生提供专业建议与参考资料,同时亲身示范抗“疫”中的专业素养;他们努力跨越距离障碍,与学生一同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着专业学习和论文写作进程,帮助学生顺利达成学业目标。

“上学期末,学院通知2月中旬上交毕业论文的初稿,但寒假在家,无法用校园网登录CNKI查阅下载论文,因此撰写难度比较大,手头能利用的资料只有去年完成的开题报告;加之疫情的影响,家在武汉,出行不便,每天还需要花大量时间查询、采购家用日常物资,很长时间无法静下心来写作。”2017级研究生闵文静谈到论文初稿写作时说。像闵文静这样的研究生不在少数,疫情阻断了他们返校的脚步,打乱了毕业论文写作规划,有部分同学甚至手头没有电脑可用。面临着答辩和毕业,不少研究生心情十分焦虑。此时,我院研究生导师通过网络与研究生保持着密切的线上联系和沟通,加强线上指导,保证了我院全体研究生在原定计划时间提交了论文初稿。

闵文静的导师是我院张红燕老师,在疫情期间张老师通过微信和QQ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动态,与学生保持密切沟通,沟通主题包括疫情动态、疫情中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情况等。针对有的学生返乡之后查找资料困难的问题,张老师及时给她们提供论文参考资料,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督促、打卡、共同讨论,四名研究生最终按时提交了论文初稿。初稿提交后张老师与学生集中网络讨论两次,及时反馈学生的论文问题,每次网络沟通时长大约为2-3小时。目前学生的论文已经进入第三稿修订中。

在专业研究方面,张红燕老师向学生亲身示范了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处。她运用自己的语言学及话语分析方面的理论知识,向学校科发院提交了关于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话语的建议,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疾病隐喻,消除疾病隐喻的禁忌性、标签性和神秘性;识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僵化、粗陋的话语模式,建构疫情的共情性话语模式等。张老师与学生讨论了自己对于疫情话语的认识,学生们纷纷表示需要提高自己对于疫情话语的批判性阅读能力,不信谣不传谣。

作为研究生导师,张伶俐老师理解学生们的不易和压力,希望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达成各自的预期人生目标。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密切关注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情况。在论文指导方面,张老师通过网络和电话,采用论文批注反馈与语音指导同时进行的方式,以达到面对面交流指导的效果,每次反馈超过1个小时。此外,张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要求他们相互学习与帮助,如相互审读论文查找语法错误等。

在张伶俐老师今年的三个毕业生中,有韩国留学生金元,一位翻译硕士和一位学术硕士。自寒假以来,师生一直保持紧密联系。金元同学申请了攻读武汉某高校的语言学博士,张老师为他撰写推荐信,并指导他认真写好硕士论文,为将来的博士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因母亲生病寒假回国,在看到武汉疫情的报道后很担心,经常在微信上问候导师及同窗。张老师也密切关注他及家人的安危,得知他和家人均已离开韩国去了泰国,他也根据导师的修改意见抓紧时间修改论文,感到非常欣慰。目前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师生们都期待着重回校园的美好时刻。

 

 

 尽管疫情将导师与研究生分隔数地,大家都遵循着“停课不停学”的原则,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着原定学习计划,毫不放松专业方面的自我要求。唐晓云老师在开学伊始就召集学生在线开会,要求学生汇报交流假期各自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读书报告和讨论,她针对假期读书进行答疑解惑并布置下一阶段任务。邹晶老师针对翻译硕士学生对译本风格的把控问题在假期与学生保持联系,要求学生对译本作者的英文长篇及其中译本进行对比阅读,仔细揣摩作者的行文风格,对自己的译本和翻译报告做出修改。刘敏霞老师针对学生语言和表达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放缓脚步、放松心情,打磨语言表达,提高论文质量。胡冬梅老师在疫情发生后,一面在线指导和修改学生论文,帮助学生开拓研究思路,一面提醒学生劳逸结合、注意心态的调整。导师们并没有因为疫情的影响而放松对学生专业学习和论文撰写的要求,他们以实际行动向学生诠释了什么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在逆境中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圆满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郝晨同学的话反映了大多数毕业研究生的决心。

 

 

 在这个共同抗“疫”的特殊时期,研究生导师们在自己与学生之间搭起了一座“不离心,不掉线”的沟通桥梁,用心用情、细心耐心地助力于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导师们在线输送的并不仅仅是学术资料,专业建议或温暖话语,更是他们希望学生所树立的“艰苦朴素”的顽强品格和“求真务实”的专业态度。 师生齐心,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地大的校训和地大人的担当与精神。战“疫”之路充满挑战,更孕育着机遇和希望。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同期待曙光的来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  电话:027-67883262

Copyright © 2016-202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 版权所有